跳到主要內容
台灣博世
新聞

博世於氣候行動與改善空氣品質投入數十億歐元

2018財務報告:營收與利潤雙創新高

2019/05/17

  • 2018年營收達785億歐元
  • 2018年營業息稅前利潤為55億歐元
  • 博世將在2020年將碳足跡減至零
  • 以近乎零交通汙染換取潔淨空氣
  • 博世集團執行長鄧納爾:「深具商業意義的氣候行動連同空氣品質的解決方案可以穩定社會氛圍。」
博世集團年度記者會 計畫在2020年達成碳中和目標
博世集團年度記者會 計畫在2020年達成碳中和目標
電動交通:在2022年底時全球電動車數量將達1千4百萬輛
電動交通:在2022年底時全球電動車數量將達1千4百萬輛
透過人工智慧由來進步優化內燃機引擎
透過人工智慧由來進步優化內燃機引擎
博世與瑞典Powercell合作:將量產卡車及車輛用的燃料電池
博世與瑞典Powercell合作:將量產卡車及車輛用的燃料電池
/

(德國斯圖加特和瑞寧根訊) 2018業務年度是博世集團的豐收年。該集團營收成長創紀錄達到785億歐元。營業的息稅前利潤(EBIT)則高達55億歐元。儘管在電氣化和交通自動化等領域預先進行了重大投資,2018年的營業息稅前利潤率仍再次增長,由2017年的6.8%升至7.0%。博世將其研發支出增加至73億歐元,也就是總營收的9.3%。資本支出上升了14%達到49億歐元,為營業額的6.3%。博世2018年在全球創造了近8千個就業機會,其中半數以上集中在研發領域。

博世認為今年經濟發展將停滯,並預測全球經濟成長率只有2.3%。貿易爭端、歐洲諸國的高額負債以及汽車產量的減少都是導致全球經濟放緩的因素之一。儘管博世面對重要產業和區域的嚴峻環境,但仍認為2019年的營收將可望略微超過2018年的水準。今年首季的營業額幾乎與去年持平。無論短期前景如何,博世集團正傾力應對氣候變遷與改善空氣品質。

「氣候變遷並非科幻小說,而是確實正在發生。如果我們認真看待巴黎協議,則氣候行動就不止是個長期的願景,而是需要即刻力行,」 博世集團執行長鄧納爾 (Volkmar Denner)博士日前在集團年度記者會中表示。「我們也非常重視人們對城市潔淨空氣品質的關注。身為創新的領導廠商,我們希望能為生態問題提供技術解決方案。」鄧納爾進而指出,「禁駕令、柴油抗議、黃背心運動、全球氣候罷課日 (Friday climate strikes) ― 均顯示出企業必須採取氣候行動及提出新的城市空氣品質解決方案,尤其應以穩定社會氛圍為重。」

博世將從2020年成為首家碳中和企業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資料,製造業佔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近三分之一。這足以讓博世對其減少CO2排放相當有成的努力再加把勁。「一年多後,我們即將成為首家實現碳中和雄心的主要工業公司。2020年起,博世將達成淨零碳足跡。」鄧納爾宣佈。「全球合計400個的博世據點自2020年起均將達到碳中和。」博世將用四種方法以達此一目標:增加能源效率、增加能源供應中的再生能源比例、增購綠能、以及抵銷無可避免的碳排放。如此將可在2020年減掉330萬噸的CO2排放。如需了解博世氣候行動的其他資訊,請按此

更好的空氣品質:近零汙染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全世界近90%的人口呼吸著有毒空氣。博世正積極尋求解決之道:「我們要將交通的空氣汙染減至近乎零。為此,我們將跳脫汽車的框架。」鄧納爾說道。博世將空氣污染濃度降至近零水準的計畫有三大主軸:開發低汙染的動力傳動技術,與市政府共同進行維持穩定交通流量的專案,並正在自有據點上運行公司行動管理系統。

優化內燃機引擎 ― 使用人工智慧

博世預估2030年時,約有75%的新小客車和輕型商用車仍將使用內燃引擎。有鑒於此,博世正持續地在汽油和柴油引擎的最佳化投入巨大的金額,也正利用人工智慧進一步開發內燃機引擎。例如,博世正在透過人工智慧、依照個人駕駛行為模式預先控制廢氣處理,此將能減少更多汽車排放量。廢氣處理及排氣感測器部門的3,500位員工在2018年創造了23億歐元的營業額,預計在2025年該部門營收可望達到30億歐元。

汙染物排放量降低20 %

博世現正與歐洲將近100個的市政府商討改善空氣品質的具體措施。博世目前正在斯圖加特、巴黎和馬賽測試一款行動分析儀裝置。此新開發的裝置可連續測量周圍空氣的汙染程度,並結合了模擬測試取得讀數以便更進一步了解車輛排放與環境污染之間的關係。在與斯圖加特市合作的一項專案顯示了順暢的交通流量能將相同車隊的汙染物排放量減少高達20%。未來,藉由分析儀裝置的資料可建立出高解析度汙染物濃度圖。這些濃度圖則能用來做交通管理的最佳化。

公司交通移動管理:讓都會擁有更好的空氣品質

此計畫的第三個主軸則是博世公司自家交通移動管理。其目標是減少交通流量,乃至博世員工通勤產生的排放,尤其是在都會區內的交通。測量數據取自巴西、中國和土耳其大都市的接駁巴士、電子通勤協議以及自行車和電動機車的出租。此外,博世也善用網路連結的力量。例如,過去幾週以來,在博世在羅伊特林根市約有8,000名員工已能使用SPLT共乘平台的應用程式輕鬆地與同事通勤共乘。博世在有55,000多名員工每天行駛共達150萬公里的斯圖加特都會區,也是清潔空氣聯盟(Clean Air Alliance)的會員。

電動交通:到2022年底將有一千四百萬輛

博世也預計電動車輛將在城市的空氣品質改善中佔有一席之地。在新興的電動車大眾市場中,博世致力成為市場的領導者。直至2025年,本公司在電動交通領域的銷售目標訂為50億歐元,為2018年的十倍。「在動力系統科技領域日益激烈環境中,我們覺得前途無量。我們系統的專門技術、廣泛的產品組合以及製造的規模經濟,使我們成為全世界車輛製造商和交通服務提供者所選擇的夥伴,」鄧納爾說道。博世動力系統零組件在全球已有超過一百萬輛電動車使用,預計在2022年底將會增長到一千四百萬輛。至今,本公司為50個電動車平台執行動力系統專案,其中去年一年就獲得30個新專案。「我們也希望協助燃料電池技術取得突破,」鄧納爾說道。為此,博世最近宣布與瑞典燃料電池組製造商Powercell結盟。這類電池組佔燃料電池系統價值的三分之二。「與Powercell攜手,我們希望將電池組商業化並最遲在2022年之前推出上市,」鄧納爾說道。

自動化駕駛:降低耗量與排放

自動化駕駛也是改善空氣品質中的一環。根據研究公司KE Consult的資料,自動化駕駛可降低燃油消耗30%以上,在德國高速公路上可降低15%。有超過5,000名以上的博世工程師正致力於自動化駕駛的工作,幾乎是兩年前的兩倍。鄧納爾指出:「到了2022年,我們計畫在自動化及永續機動性上投資40億歐元。」駕駛員輔助系統有助於自動化駕駛的成長。從目前約20億歐元的水準來看,今年的營收預估會增長15%。雷達感測器的銷售預估成長20%,而視訊感測器的銷售則成長30%。鄧納爾表示:「自動化駕駛不僅只是未來展望的領域,它早已是我們現今正在發展的領域了。」

2018 業務年度:銷售與收益雙創新高

「2018年對博世集團來說是個成功的業務年度,」博世集團董事會副主席暨財務長Stefan Asenkerschbaumer教授說道。如同2017年,銷售與成果再次締造新高。銷售收入總計785億歐元 ― 這是扣掉21億歐元實質匯損後的數字。在調整匯率影響並忽略整合效應後,銷售額增長了5%,帳面上,則是成長了2.2%。營業的息稅前利潤(EBIT)總計為55億歐元,比前一年度的53億元更為成長。儘管在有潛力的領域進行了前期重大投資,營業的息稅前利潤率也從2017年度的6.8%成長至7.0%。「儘管面臨經濟挑戰,在2019年我們仍大量投資開發新技術和商業領域,以確保公司的未來,」Asenkerschbaumer說道。「同樣的,我們對減少碳排放和氣候行動的承諾並非以短期財務考量為導向,而是以更長遠的觀點為準。」

各事業群 2018 業務年度表現

博世所有事業群在2018年度營收表現中均扮演重要色。交通解決方案事業群營收成長3.5%(匯率影響調整後為5.8%),達476億歐元,博世在此領域的成長再次超越了全球的汽車生產的成長率。以7.1%的營業息稅前利潤率幾乎達到上一年度的水準。消費性產品事業群營收則達178億歐元,匯率影響調整後使得營收成長自3.1%降為0.7%,主要影響因素為新興市場的需求薄弱以及來自中國漸增的競爭壓力。其營業息稅前利潤率為7.8%,略低於上一年水準。工業科技事業群的營收成長至74億歐元,較前一年成長8.8% (匯率影響調整後則為11.7%)。營業的息稅前利潤率上升了超過五個百分點至8.4%。能源暨建築智能事業群營收成長2.4%,達56億歐元。匯率影響調整後相當於5.1%的成長。營業息稅前利潤率則維持4.2%。

博世各區域 2018 業務年度營收表現

博世在歐洲的營收增長3.3%(匯率影響調整後為4.8%),達414億歐元。在北美,營收總計123億歐元,名目成長為2.7%,經匯率影響調整後實質成長7.4%。南美的地區業務復甦,匯率影響調整後營收成長11.6%。合計為14億歐元,名目營收減少6.2%。博世現在的亞太地區(包括非洲)營收佔集團總營收30%。此區域的營收在匯率影響調整後成長了3.7%,達234億歐元,名目成長則為0.7%。

員工發展:專業人員和管理人員的職涯機會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博世集團全球約擁有410,000名員工,比前年同期增加約7,700名。員工人數增加最多的區域在歐洲和亞太區。在德國,員工數增加大約1,700名。博世目前在研發方面的員工人數快到達70,000人,較前年同期增加了4,000多名員工,研發人員中,27,000人為軟體和IT專業人員,此人數仍將持續增加中。「在未來五年內,博世計劃在全球雇用約25,000名新的IT和軟體專業人員,」鄧納爾表示。

聯絡資訊

經濟財務相關議題:

Sven Kahn, phone +49 711 811-6415, Twitter: @BoschPresse

空氣品質相關議題:

Joern Ebberg, phone +49 711 811-26223, Twitter: @joernebberg

碳中和相關議題:

Katharina Hogh-Binder, phone +49 711 811- 92571, Twitter: @ka_hoghbinder

更多新聞